产后如何坐月子,才能够更好地避免月子病呢?
1、“坐月子”时尽量避免洗头、洗澡、刷牙。月子里,由于产妇的皮肤排泄功能旺盛,出汗较多,乳房发胀常有乳汁流出,阴道又有恶露排出,几种气味混在一起,十分难闻,所以产后更应注意卫生,以保持全身及会阴部的清洁,预防乳腺炎以及子宫内膜炎。一般来说,产后可以照常用温水刷牙、漱口、洗头、洗脚。
2、一般情况下,经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在产生第二天就应当下床走动。但应注意不要受凉并避免冷风直吹。也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,每天做一些简单的锻炼或产后体操,有利于恢复,并保持良好的体形。

3、另一方面,产后为了更好地恢复身体,还是需要多做一段时间月子的,30天只是让女性身体基本恢复,多坐半个月的月子,才能够让宝妈身体得到进一步巩固,这对于宝妈产后避免月子病,是非常有好处的。 因此,为了宝妈身体着想,如今的宝妈产后,最好还是坚持42天的月子为宜,这样对宝妈和宝宝都好。

月子期间,不出门、不洗澡、不下床活动,依旧落下月子病,为什么?
1、不能长期地坐在床上之所以会落下所谓的月子病,可能,是坐月子的方式错了,该注意的事项没有注意。很多产妇妈妈都是新手,对于,坐月子没有经验,所以,基本上都会听老人的经验做月子。在老人的观念里坐月子,就是整天坐在床上,不能下地。觉得这样身体才可以恢复得更快。
2、在中国有一个传统就是坐月子,要是坐月子不认真,那么在月子后就可能会遭罪。产妇在坐月子期间要是不注意休息,在月子过完之后可能会落下病根儿。在产后一个月的时间里,孕妇是要在家里坐月子,要穿长衣长袖,现在讲究科学坐月子,医生是建议产妇在家里洗澡的。
3、所以月子期间应该保证营养充足,注意卫生,适当活动,心情愉快,避免过度劳累,但是话虽如此,能做到又有几个,我坐月子期间除了做饭和洗衣服之外,其他的都没闲着,坐久了还会腰疼。有人可能会说国外不做月子不是好好的,但是东西方饮食习惯,身体素质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。
月子期间,重点保护好哪些部位,要不然很容易落下月子病?
腰部。怀孕期间腰部受力大很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,生完宝宝月子期间就是养回来的最佳时机,所以腰部也是属于这些重点需要保护的,宝妈最好这个时候不要让这个部位劳累,以免造成第二次的伤害留下病根。腿部。生完宝宝后,腿部也是需要保护的,腿部比较怕凉,如果不保护的话,易落下关节痛。
很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恢复,在经期的时候会加剧痛经。第三个部位就是腿。在月子期间,一定要注意腿部的保暖,不能受风。因为那个时候,腿部骨缝是开着的,稍微的一丝风,都有可能受寒,以至于落下腿疼的毛病。这将会是伴随一生的病。
除了以上说的几个部位,还有一些位置也是比较重要的,产妇也应该好好保护。比如说:脖子,风从颈后入,如果脖子受凉了,那就很容易引起颈椎的问题。手,如果手受凉了,产妇就很容易出现手指关节疼痛,手麻,手无力等现象。
腹部 腹部是人类身体很重要的一个部位,假如宝妈在月子期身体着凉,劳累过度,或是站很久等都能轻松损害到腹部,也很容易造成腰椎盘突出,时间久了,会出现腰疼病,给腹部留有病症安全隐患。许多月子期没来得及维护腰部的女性,即便出月子期,腰疼病也仍然存在,有些甚至随着终身。
第一个不能受寒的地方,是我们非常容易漏掉的手和脚。本身手和脚这些末梢循环的地方就容易着凉,如果坐月子的时候手和脚受寒了,特别是一些地方比较湿冷,这就很容易落下病根。
注意私密部位的卫生,远离妇科炎症 刚生完宝宝,此时的下体部位处于非常时期,也特别敏感。生完宝宝后,随着子宫内膜脱落,会有子宫分泌的黏液流出,这就是恶露;这个恶露跟大姨妈差不多,但这可是持续一个月的大姨妈。











